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2000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。學院位于貴州省貴陽市,占地510畝,教職工總數449人,全 日制高職在校生7673人。設有六系42個專業,涵蓋汽車、土木、機電、信息、管理等專業門類。2007年被教育部、財政部確定為貴州省唯一一所 “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”立項建設單位。
近年來,學院緊緊抓住國家示范院校建設和貴州交通大投入、大建設、大發展的歷史機遇,圍繞“立足交通行業、面向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培養高素質、高技能人才,服 務‘富民興黔’戰略”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,以專業建設為龍頭,大力推進校企合作,全面推行具有我院特色的“廠中校、校中廠”校企合作模式,創新“做中學、學中做”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,著力培養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,提升畢業生就業水平。
一、走出去、把教室搬到工廠,創辦“廠中校”
從1996年至今,學院與貴州汽車修理公司合作,聯合開設“貴州交職院汽車運用專業實驗班”,學生在校內學習一年后,即將“教室”搬到修(xiu)理(li)公司。理論教學主要由學院教師負責,實踐教學主要由企業兼職教師承擔,學生“邊學邊做、學工交替”直至畢業,開創了具有我院特色的“廠中校”。示范院校建設期間,學院又與貴陽公交總公司、成都軍區第9778汽車修理廠、貴陽雅溫酒店集團、貴州開磷集團等企業合作,開辦類似的“廠中校”,使這種校企合作模式進一步拓展。
通過創辦“廠中校”,使實踐教學更加貼近企業崗位需求,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職業經驗的獲取,提高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的能力,實(shi)現(xian)學生實(shi)訓、就(jiu)業與企(qi)業零(ling)距離對接。這種校(xiao)企(qi)聯合辦學模式使企業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,學校也解決了相關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,學生提前實現了預就業,真正達到了企業、學校、學生三方受益的目的。
二、請進來、把工廠引入學校,建立“校中廠”
在“廠中校”基礎上,學院進一步拓展思路,變“走出去”為“請進來”,把企業的生產場所引入學校,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、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的,建立“校中廠”。采用“三路并進”方式,探索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新路子。
一 是自建為主,新建和改擴建“校企合一”的校內生產性教學實體。例如,學院與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合作,以路橋專業教師為主體,在校內建立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第四勘測設計分院,通過完成真實的公路勘察設計任務,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,接納學生進行生產性實訓。這種形式的生產性教學實體還 有“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試驗檢測中心”、“交職院公交汽車發動機維修中心”、“矯苑旅行社”、“矯苑賓館”等。
二 是以“共建、共享、共贏”的理念,推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合作新模式。例如,學院與貴陽市公共交通總公司采用股份合作形式,利用公交公司場地,共同建立交職院鳳凰村汽車安全檢測基地。該基地由學院和企業共同管理經營,年對口培養汽車專業學生300人次。另外,學院與貴州修理公司合作,共建“東風雪鐵龍汽車 4S店”,校方提供廠房和主要設備,企業提供品牌和流動資金并負責經營,專業教師參與經營和管理、學生輪流在店內實訓。最近,貴州修理公司又以捐贈的形式投資500萬元,在校內新建“大眾斯柯達4S店”。這類形式已成為學院建立實訓基地最廣泛的形式。
三 是“不為我有、但為我用”,積極引進實力強、社會信譽度高的企業,建立以企業為主經營、學院參與管理的經營實體——“前廠后校”式生產性實訓基地。例如, 整體引進貴州省公路勘察設計院進駐學院,該院設備價值800余萬元,員工中高級職稱38人,中級34人,各類注冊工程師15人,這些生產設備和人力資源均 能為我所用,為學生搭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。這類形式引進的企業還有“貴州大西南檢測有限公司”、“貴州旭宇工程機械有限公司”等。
三、創新具有學院特色的“做中學、學中做”人才培養模式
學院依托“廠中校、校中廠”校企合作平臺,創新了“做中學、學中做”的產學一體、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,基本形成實訓教學的“五合一”。即“教師與企業員工身份合一,學院課堂與生產現場合一,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合一,職業能力培養與生產活動合一,教學評價與完成生產任務質量合一。”
各專業(ye)系根據其專業(ye)特點(dian)和(he)合作(zuo)企業(ye)的具體(ti)情(qing)況,緊扣“做中學、學中做”內涵,創 新各專業的具體運行模式,形成各自的特色。例如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與企業合作,實施校內專業理論課教學與實訓教學平行交替進行、實訓與頂崗實習實行崗位群輪換的“平行交替、崗群輪訓”教學運行模式。路橋專業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,實施了“任務驅動、現場教學”的教學運行模式。
學 院強化頂崗實習管理,制定了《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頂崗實習管理辦法》等文件,采用專門計算機管理監控平臺,實施頂崗實習專兼結合的“雙導師制”。要求學 生寫出頂崗實習過程總結外,還要求開展生產技術革新、工作方法改進、工作環境條件改善等方面的研究,在導師指導下寫出創新論文。
四(si)、堅持以市(shi)場需求為(wei)導向,著(zhu)力培養(yang)學生的(de)就業創業能(neng)力
學院堅持把學生“能就業、就好業”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等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通過全面推行“廠中校、校中廠”校企合作模式,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,提高學生就業能力。加強調(diao)(diao)研,隨(sui)時了(le)解市場對(dui)人才需求變(bian)化情況,強調(diao)(diao)專業(ye)(ye)設置與(yu)教學(xue)內容緊扣(kou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需求;重(zhong)視學(xue)生(sheng)職業(ye)(ye)素質和(he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核心技(ji)能培養;加強學(xue)生(sheng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指(zhi)導課教學(xue),培養學(xue)生(sheng)正確就(jiu)(jiu)業(ye)(ye)、擇(ze)業(ye)(ye)觀念;采取措(cuo)施確保學(xue)生(sheng)參加半年以上頂(ding)崗(gang)(gang)實習,擴大學(xue)生(sheng)頂(ding)崗(gang)(gang)實習與(yu)預(yu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的有機結合面。
學院重視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。專門開設學生創業課程,組織編寫創業課教材《大學生創業項目手冊》,編入我院學生的成功創業案例、國家對大學生的創業優惠政策和具體創業操作指南等。同時還開辦若干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緊密的“創業示范店”,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有創業實踐的機會。
由于采取了上述多種措施,學院從成立以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%以上,位于貴州省高職院校前列。2009年我院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%,被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評為2009年度“全國50所就業典型經驗高校”。
|